首页 > 2017年02期
漫谈“闻鸡起舞”

    
  

◎文/ 田永清

“闻鸡起舞”的励志故事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发扬“闻鸡起舞”的精神,励精图治,奋发有为。

2017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家口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对大家说:“鸡年是象征着蓬勃向上的一年,闻鸡起舞,金鸡报晓,孕育着光明灿烂的一年,祝大家鸡年吉祥!”

灵猴腾云驾雾去,雄鸡肃整峨冠来。斗转星移岁次丁酉,春光明媚鸡年到来。“鸡”与“吉”谐音,故常被用来赋予吉祥如意、万事大吉之美意。

鸡被名人写入诗篇更显其多姿多彩。

伟人毛泽东雄才大略,自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其诗词豪迈奔放,充满阳刚之气。比如,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中就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名句。

明代唐寅诗曰:“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自古多有借鸡励志的名言佳句,比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写到这里,我想谈谈“闻鸡起舞”这个流传千古、催人奋进的成语的来历及对后人的影响。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祖逖与刘琨两人关系要好,经常互相勉励。有一天半夜,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声音不坏呀!”于是就共同起身,刻苦练武。后人比喻有志之士时不我待、奋发有为,就常用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从这段话又衍生出“枕戈待旦”“先我着鞭”两个成语。

祖逖是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刘琨是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两人少怀大志,自强不息,后来都成为著名爱国将领。祖逖、刘琨于国势危难之时,分别率领军队讨伐匈奴,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深受人们爱戴和敬仰。

琨善文学,通音律,文武全才。其诗刚健豪迈,在当时的文坛独树一帜,被誉为“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拜谒刘琨墓,写下一首五言律诗,有“壮哉刘越石”“只手扶晋室”之句,称颂这位传奇将军。

爱国诗人陆游曾赋诗:“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呼应闻鸡起舞这一千古佳话。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也对刘琨崇敬有加,曾赋诗曰:“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经常提到祖逖、刘琨及有关成语,用以自勉和励人。

毛泽东于1925年所作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长沙》词中巧妙地运用了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直抒胸臆,意气风发,表达了自己的伟大抱负。词云:“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曾在1958年的一次中央会议上,盛赞祖逖、刘琨“闻鸡起舞”,可与大禹“惜寸阴”、诸葛亮“不靖中原,誓不回师”相提并论。号召人们向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学习。

毛泽东于1965年所写《七律•洪都》诗中,前四句是:“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透过充满深情的怀古名句,可见毛泽东晚年对祖逖、刘琨“闻鸡起舞”、建功立业的故事仍然念念不忘。

周恩来早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专门写过一篇立志文章,题为《尚志论》。文中特别提到“闻鸡起舞之刘琨”“击楫中流之祖逖”,盛赞他们“其所成之丰功伟业,实不外乎其志”。

1945年,周恩来为叶挺将军之子叶正明题词:“闻鸡起舞,要做一个革命将军的好儿子。”

陈毅元帅善诗词,早在战争年代,在《雪中野营闻警》一诗中,就有“遥闻敌垒吹寒角,持枪倚枕到天明”的诗句。新中国成立后,陈毅更以“应中宵起舞到鸡鸣,练腰脚”的词句,表达自己在和平时期要继续发扬“闻鸡起舞”的精神。

叶剑英元帅于1978年写了《忆秦娥•祝科学大会》,词曰:“追科学,西方世界鞭先着。鞭先着,宏观在宇,微观在握。神州九亿争飞跃,卫星电逝吴刚愕。吴刚愕,九天月揽,五洋鳖捉。”这首词运用了与祖逖、刘琨有关的“先吾着鞭”成语典故,表达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闻鸡起舞,登高望远,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发,继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发,继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进发,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书写十三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让我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发扬“闻鸡起舞”的精神,在新的一年里,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做出既无愧于古人又对得起来者的成绩和贡献。

(作者系原总参谋部兵种部政委、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