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6年08期
百科新知|冰雹云、拉尼娜现象、飑线

    
  

 

冰雹云

冰雹云是积雨云的一种,是局部地区强对流性天气的产物之一,多发生在春夏之交和夏季。冰雹云可通过以下特征识别:云体高耸庞大,顶部突起,长度通常可达8~10千米以上;云底暗色,云顶白色,在剧烈的对流运动中云体可呈现白、黑、红色,云边呈土黄色;云体移动速度快,云体到来前周边风速时大时小,风向不定。冰雹云水汽充沛,其内部大小不一的水滴和冰晶受到强烈上升气流和重力作用共同影响,在不断地上升和下落过程中碰撞形成冰雹,并逐渐增大。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云体内的冰雹时,它就从冰雹云中落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在冰雹云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雷暴、大风等其他灾害性天气。目前,气象台可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和雷达监测,对冰雹天气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La Niña”,是“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气象学家用以指称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它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也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或“冷事件”。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加剧,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赤道太平洋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下降,由此引发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均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已成为预报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数量比常年多,以及“南旱北涝”等情况。

飑线

飑线是一种破坏性强大的强对流天气。它的水平范围很小,宽度仅半千米到几十千米,长度通常为150~300千米;生命史较短,维持时间由几小时至十几小时不等。飑线多是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因空气上冷下暖而形成。飑线移动迅速,发生时可导致天气的急速变化,如风向突变、风速快速上升,能达到十几米/秒,瞬时风速甚至可达到40米/秒,破坏力堪比台风;同时气温会急剧下降,有时能下降10℃。虽然飑线维持时间不长,但过境时常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有时还可能带来冰雹、龙卷风等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破坏。由于飑线具有范围小、时间短、发展快的特点,现有的天气预报技术水平很难对飑线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