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孙兰芝
克鲁普斯卡娅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也是列宁的夫人和亲密战友。在革命生涯中,她先后担任党报、党的重要机关以及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秘书,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苏联第一夫人”。
克鲁普斯卡娅(1869年—1939年)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俄国—苏联时代一个光彩夺目的名字。她早在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运动,积极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结识列宁后,她参加列宁发起的“为解放工人阶级斗争联合会”的创办工作,曾经被捕、坐牢、流放。在流放地,克鲁普斯卡娅与列宁结婚,之后两度侨居国外。1917年春,和列宁一起回国后,她在布尔什维克中央书记处工作,并参与建立社会主义青年联盟,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克鲁普斯卡娅在其革命生涯中担任过多个重要岗位的秘书。在极其复杂、艰险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她工作有条不紊,出色地履行了秘书职责,显示出非凡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细致缜密的工作风格。
一、《火星报》和《曙光》杂志秘书
1901年4月初,克鲁普斯卡娅来到德国慕尼黑,担任《火星报》和《曙光》杂志编辑部秘书,负责编辑部通信联络工作。《火星报》是列宁早期主办的党报——俄国第一份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秘密报纸。《曙光》亦是俄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刊物,1901年4月由《火星报》编辑部在德国斯图加特开始出版。这些报刊被秘密运往俄国散发、翻印。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火星报》被确认为党的领导机构之一和党的机关报。
1901年4月3日,克鲁普斯卡娅开始担任《火星报》编辑部秘书。对所面临的诸多繁琐的工作,她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和耐心。她需要联系的面非常广,如来自彼得堡、莫斯科和基辅等各地的信件。当了解到《火星报》的活动重心在俄国国内时,她便把编辑部档案中的国内通信录按通信员的特点加以详细整理,认真编辑成册,为每一个通信员(《火星报》代办员)、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委员会或小组都单独设立一个本子,把编辑部与他们的来往信件都收集在内。这是编辑部档案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
根据列宁的计划,要扩大党的影响,保持报纸在各地的正常供给和传播,就必须建立党的地方代办员网。因此,首先应该组织好秘密的通信工作,也就是要保证《火星报》编辑部能同俄国境内志同道合的同志们经常互通情报。根据这一要求,克鲁普斯卡娅首先给之前在革命工作中她所了解的同志们写信。她还试图通过舒申斯克村(她曾被流放在此地)的同志和原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成员建立通信联系。在同国内进行秘密通信的过程中,她十分谨慎,并时刻提醒通信员注意保密。为了防止信息泄露,信件都是用“化学药水”(即牛奶、柠檬汁或专门的药水)写成的。通信地址、秘密接头地点、邮寄的书籍、姓名等都要译成密码。写这种信件程序复杂,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艰辛的劳动。克鲁普斯卡娅是书写这种秘密信件的“专家”。
克鲁普斯卡娅非常熟悉《火星报》的秘密运送路线。她对于何时、何地、提供多少出版物,以及出版物的运送状态都了如指掌。所以,她提出的工作建议和意见总是非常及时而具体。据不完全统计,《火星报》编辑部及其代办员为邮寄装有《火星报》出版物的信,曾使用过355个地址。
另外,克鲁普斯卡娅加紧准备《〈火星报〉组织向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这个报告的提纲是列宁写的,报告则是克鲁普斯卡娅完成的,列宁只作了几处修辞方面的改动。
克鲁普斯卡娅在《火星报》编辑部秘书岗位上工作了两年多,是她革命生涯中最辉煌的经历之一。
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局和中央委员会秘书
1905年4月27日,克鲁普斯卡娅被任命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局秘书,还任中央机关报——《无产者报》秘书。1905年11月初,列宁返回彼得堡直接领导革命斗争。克鲁普斯卡娅在国内担任党中央委员会秘书。俄国一九〇五年革命过去不久,沙皇政府对革命者进行报复和血腥镇压。那段时间,列宁不得不“短途流亡”,侨居邻国芬兰;而克鲁普斯卡娅在彼得堡,她每天乘第一班火车去彼得堡,午夜过后才回来。她在彼得堡时还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因为很小的疏忽也会带来被捕的危险。她经常会见党中央委员会和彼得堡委员会的委员,从他们那里获取情报,向他们转达列宁的建议和委托。回家时,她给列宁带来党的文件、当天的报纸,并把有关情况详细地向列宁汇报。
1907年12月初,布尔什维克中央决定把《无产者报》转移到国外出版。列宁准备去瑞士,克鲁普斯卡娅暂时留下,安置生病的母亲,处理一些党内事务,并跟同志们约定秘密联系的方法。她特别说明:“希望送来的通讯稿不要仅仅具有派别的性质,也就是说不要仅仅只写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斗争问题,尽管这点是重要的,而且要谈谈地方生活中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问题。”《无产者报》编辑部迁移期间,为了使西欧读者也能像以前一样及时收到党的文献,克鲁普斯卡娅还写信给住在柏林的布尔什维克,提醒他们及时把《无产者报》和《前进报》寄给住在斯图加特的克拉拉•蔡特金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各报编辑部。
后来,由于《无产者报》转移到当时俄国政治侨民聚居的中心巴黎出版,列宁、克鲁普斯卡娅和她的母亲于1908年12月从日内瓦来到巴黎。对他们来说,这是侨居生活中最艰苦的一个时期。克鲁普斯卡娅回忆说:“厨房变成了我们的会客室,一切诚挚的谈话都在这里进行,经常有很多客人来,有时挤得水泄不通……”一些经常到列宁家里来的布尔什维克看到,克鲁普斯卡娅总是有计划地工作,不浪费一分钟时间。与她一起工作的同志都不知不觉地被她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染,也都养成了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一位女布尔什维克曾讲道:“克鲁普斯卡娅工作认真严谨,对人对己要求严格。这些特点同独特的同情心、沉默寡言但极其温柔的性格在她身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1910年春天,列宁在巴黎创办了秘密报纸《工人报》。克鲁普斯卡娅也是该报纸编辑部的秘书,同国内的党组织和党的活动家进行着广泛的通信联系,特别是同工人们的联系。她在一封信中要求:“必须使工人们自己尽可能积极地参加办报工作,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联系、联系、联系……需要来自地方的通讯、报导,而且还需要同地方工作人员就各种各样的问题简单地交换意见。”《工人报》第2号出来后,克鲁普斯卡娅给日内瓦的卡尔宾斯基写信道:“总之,《工人报》一切都很顺利,同它保持联系的相当多……我从俄国了解到许多好的评价。已经向俄国运去了大约1700份,他们还要200份,但是,我们已经把3000份几乎全部分发到各处去了。”
三、再任党中央委员会秘书
1912年,克鲁普斯卡娅再次被任命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秘书。1913年9月,她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和党的工作者波罗宁会议,被选为大会秘书,并作了财政情况报告。
1914年至1917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工人运动高涨的时期。在日内瓦,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重新出版《无产者报》。克鲁普斯卡娅作为布尔什维克中央的秘书,尽心尽力履行着报纸编辑部秘书的职责。据不完全统计,《无产者报》编辑部同56个居民点的84个收信人保持定期联系。在这期间,从俄国传来一些组织遭到新的破坏和大批布尔什维克党员被捕的沉痛消息。克鲁普斯卡娅寻找被关在监狱和被流放的同志,使他们同革命组织取得联系,并以同志式的关心把他们团结在自己身边。
1914年8月,布尔什维克决定召开党的例行代表大会。克鲁普斯卡娅作为中央委员会的秘书,就召开代表大会一事同地方委员会进行了广泛的通信。她对如何克服困难、组织各省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等事宜提出了建议,同时对上述筹备委员会的职责作了说明。克鲁普斯卡娅还告诉他们什么样的小组有权发代表证书,怎样办理代表证书,怎样把代表转送到国外等。事无巨细,克鲁普斯卡娅都作了周密的安排。
从1915年夏天到1917年3月,克鲁普斯卡娅担任瑞士外侨基金局秘书,除帮助侨民找工作外,还帮助他们联系治病。同时她还负责同设在拉绍德封、克拉伦、洛桑、达沃斯、日内瓦以及其他城市的外侨基金局取得联系。
1917年3月2日,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得知俄国二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当天他们就向日内瓦、伯尔尼、达沃斯、克拉伦和斯德哥尔摩等地的布尔什维克发出了信件和电报,通报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秘书工作直接服务于领导,间接服务于基层和群众,因此秘书是连接上下级、连接领导和群众的纽带。克鲁普斯卡娅的秘书生涯,应该会给从事这一工作的人们留下许多启示吧。
(作者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原社科部主任) |